Page 8 - 7期理论.indd
P. 8
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 要完整交给后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
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古人讲,“万物有所生,
(2014 年 10 月 15 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
的意识。现在,很多建设行为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无知和
二 轻蔑,做了不少割断历史文脉的蠢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我讲过,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
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 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 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要保护好前
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 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既要保护
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 古代建筑,也要保护近代建筑;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
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 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既要保护精品建筑,也要保护
“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 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
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
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 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
吗? 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 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 (2015 年 12 月 20 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
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 四
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 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 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我说过,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 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
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 拥有 13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
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 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 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
范。 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
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 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
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 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
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2014 年 10 月 15 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
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
三 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
我们讲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 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
实到行动上。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 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
6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