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7期理论.indd
P. 9
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 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
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 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
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 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
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 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 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
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 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
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 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
“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 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 (2016 年 7 月 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
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 年大会上的讲话)
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
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 六
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 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实
发展规律。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6 年 5 月 17 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
讲话) 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
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
五 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 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
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 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
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 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
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 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
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
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 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
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
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 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
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
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 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
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 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
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
2019 年第 7 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