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实践03期 印刷版 PDF
P. 59

2022年第3期/总第1443期
                                                                                                        实践/每月1日出版




          始终把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放在首                     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                         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在民族
          位,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                     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一是以                      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
          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                     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转方式                      共同体意识
          利益,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                     调结构,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

          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                     节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
          有机结合。二是加强对各类风险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向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
          的分析研判,注重防范化解各类                     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在                    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
          安全风险,警惕系统性风险,坚定                    市场要素流动、科技体制创新、信                    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
          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                    用体系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转                     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
          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                     变管理理念上下功夫,大力推进                     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

          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守住意识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
          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                     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                     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
          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                     产业新体系。二是以“新基建”为                    同体。一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
          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严                    契机,深入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                    融中,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引
          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                     国战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速                    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
          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三是强化经                     数字化发展;深入落实交通强国                     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

          济安全保障,加强经济安全风险                     战略,面向优化产业布局和重大                     观,建立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
          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守住                    区域战略需求,按照适度超前原                     乐的社区环境,逐步实现各民族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增                     则,实施重大信息、交通物流、水                    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
          强粮食安全保障,加强能源安全                     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基                     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二是搭建促
          保障,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四                    础设施系统化协同化发展。三是                     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巩固
          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                    跳出地域、资源、传统观念限制,                    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渠道、主
          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公                     积极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发展                     阵地,不断丰富形式、创新方式方

          共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保障人                     格局。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畅通                    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健全完善                     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度融入共建                     向纵深发展,引导各族人民牢固
          应急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安全稳                    “一带一路”,全面参与中蒙俄经济                    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
          定。五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                    走廊建设,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                     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同
          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构建                     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                    时,对在内蒙古孕育的优秀传统

          集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                   经济合作区布局,整合国内外资                     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
          沙漠、沙地于一体的全域生态安                     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着力发展                    文化进行挖掘整理,进行创造性
          全格局。                               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四是加强现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各民族
                                             代文明教育,认真落实文明创建、                    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
               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在全面                  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                     结统一,筑牢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工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                     的思想长城,维护好国家最高利
           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字,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                    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                         作者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改                  进。                                 术学院;内蒙古大学

                                                                                                            57
                                                                                                            57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