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实践06期 印刷版 pdf
P. 34
特别策划
民族团结之花结硕果
在村民张国利的家门口,悬挂着
“民族团结之家”、“最美家庭”、“美丽
庭院示范户”、“光荣之家”等标牌。“我
们家四世同堂,有蒙古族、满族、汉
族,一大家和和睦睦。”张国利自豪地
说:“总书记来到我家时,称赞我们家
其乐融融,是一个民族团结之家。”
马鞍山村有汉族、蒙古族、满族
等多民族群众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
到 42%,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至关重
要。“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总书
记考察路线’红色教育路线、3.8 公
里‘红色理论一条街’、‘民族之家汽
马鞍山村鸟瞰 喀喇沁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车营地’,为村里各族群众营造‘处处
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刘叶阳介绍道:“民族团结就蕴藏在
共吸引游客 10 万余人,旅游总收入 了村级集体经济。 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浇灌和呵护,
296 万元,不少村民直接或间接通过 “去年我家 5 亩山葡萄收入 2 民族团结之花就能结出累累硕果。”
旅游业实现了增收。 万元,小小的山葡萄变成了‘钱串 近年来,村里把民族团结进步
串’。”村民李义笑容满面地说。据 创建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在
了解,村里山葡萄种植面积从 2016 全村范围内举办民俗文化体验、民
山葡萄变“钱串串” 年 的 2000 亩 发 展 到 2021 年 的 族理论政策研讨和宣讲、志愿服务
3500 亩,每亩纯收入超过 4000 元。 等活动,协调解决各族群众住房、就
马鞍山村的脱贫路,是随着山 2021 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医、上学、就业等困难,加强法治宣
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走出来的。马 1.59 万元。如今,山葡萄产业已经 传、矛盾化解、法律援助等服务,不
鞍山村地处北纬 41 度左右,耕地 成为马鞍山村的头号富民产业。 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为全
大多为山坡地,昼夜温差大,光照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村考察 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
间长,很适合种植酿酒用的山葡萄。 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 力。2021 年,马鞍山村获得“全区
近年来,为了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 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村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荣誉称号。
获取最大经济收益,村党支部带头 里卖火了葡萄酒,做旺了山葡萄产 “村里环境好了,大家收入增加
搞试验,带动群众种植山葡萄,并牵 业链,形成了‘葡萄+文旅’的产业 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我们的日子
头创办了 2 家山葡萄种植专业合作 发展路径。”刘叶阳充满自信地说: 越过越有盼头!”张国利向记者分
社,吸收社员 370 户,实现了种苗、 “接下来,我们要用山葡萄‘串’起乡 享着他的喜悦,幸福的笑容洋溢在
管理、农资、防病、收购、价格“六统 村振兴的产业链,保证村民们持续 他的脸上。
一”,合作社与酒厂直接对接,壮大 增收。” (摘自《求是》2022 年 10 期)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