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实践06期 印刷版 pdf
P. 43
2022年第6期/总第1446期
实践/每月1日出版
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 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则用 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辉煌。
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产生了 “和为贵”“兼相爱”“爱无差等”“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次的历史性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民族特色,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普遍
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幼”“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真理以“中国属性”,使其具有了中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力量。中
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来 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
义思想等一系列丰硕的理论成果。 阐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长期以来独有的生存智慧和族群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 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 力,凝聚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追求
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平总书记多次使用“万物并育而不相 和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法,对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进行 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五色交辉,相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
创造性阐发。他写道:“‘过犹不及’ 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和羹 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
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 之美,在于合异”等“典”亮人类文明 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
想方法之一。‘过’即是‘左’的东西, 互鉴美好未来。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将马克
‘不及’即是右的东西。过与不及 纵观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 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 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史,正是由 合,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 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 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这 统文化相结合,我们才实现了马克 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同时,习近平
就是‘中’或‘中庸’或‘时中’。”这 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正是在马 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坚定
些论述实际上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 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的 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我们不
“中庸”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改造。正 武装和指导下,我们才取得了新民 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
是在既反“左”又反右和总结中国革 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
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我们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薄。”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
才找到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 程中,如果我们不与中华优秀传统
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把中国革 就,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入了 文化相结合,就会走向历史虚无主
命引向了胜利。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义和文化虚无主义。
改革开放后,面对“两个凡是” 迈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
的思想桎梏,邓小平在中国向何处去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 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应对
的思想交锋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 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机遇新挑
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真理性认识, 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
更是直接用“小康”来形容“中国式 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的现代化”,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 人类正在进入文化竞争时代, 结合,始终笃行马克思主义“老祖
会指明了前进方向。20 世纪 90 年 增强国家竞争力,必须提升文化软 宗”不能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根
代初,江泽民同志曾用孟子的“恻隐 实力,建设文化强国。马克思主义 脉”不能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
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来要 只有扎根于中华大地,与中国历史 国化的新境界,才能使马克思主义
求领导干部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以保 传统、文化根基、现实需要、发展目 在守正创新中焕发出真理光芒和文
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锻 标紧密结合,才能续写马克思主义 化魅力。
造日臻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进 中国化新篇章,创造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盟委党校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