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实践01期印刷版
P. 80

荟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深入理 “六观”

                                                                                 解


               文 | 秦晓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                  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                    斗目标中不掉队、赶上来,充分彰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                    向未来。                               了党的“三农”情怀和以人民为中
               史性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                        准确把握“务农重本,国之大                  心的价值旨归。要切实树立农业农
               关键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                    纲”的战略基础观。习近平总书记                    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整合要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对党的                    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                   配置,强化制度性供给和政策安排,

               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全面推进                   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一个大国大党                    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城乡互补、全
               对新征程的深远谋划。全面推进乡                    的党中央立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
               村振兴,必须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                    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                    让土地、人才、技术等各类发展要素
               略的大历史观、战略基础观、人民至                   基础性一步,既是对乡村发展规律                    更多流向农业农村。加大资金投入,
               上观、科学自然观、组织动力观、时                   的清醒认识和精准把握,也是尊重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
               代价值观,用“六观”武装头脑、指导                  乡村建设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领域,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

               实践。                                的有机统一。在促进乡村发展上,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
                   深刻领悟“民族要复兴,乡村                  要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供应,充分                    倾斜力度,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
               必振兴”的大历史观。在步入全面                    挖掘农业产业的多维功能,推动农                    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配置到农业农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业产业链加快延伸和向“三产”深                    村。完善公共服务,加快补齐基础
               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历史                     度融合迈进,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                    设施短板,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

               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中华                    代特色乡村产业体系。在推动乡                     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从形式上的普
               民族伟大复兴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联                    村建设上,要保留住独特的乡土味                    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逐步实现
               系、因果关系,作出“民族要复兴,乡                  道和乡村风貌,聚焦村庄规划、县                    乡村“物”的现代化向“人”的现代
               村必振兴”“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                  城综合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                    化发展。健全法律保障,把实现好、
               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                   人居环境等领域,统筹乡村基础设                    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作为乡村振兴
               个国家、这个民族”等重大论断,作                   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在完善乡村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农村土地
               出“‘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                   治理上,要加快乡村治理标准化和                    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判断,将                   数字化,建设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                    土地权益,全面有效实施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                    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                    促进法,确保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
               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                    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                    上有序推进、行稳致远。
               举措,反映出我们党无论何时何地,                   理能力现代化。                                自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
               始终不脱离农业这个本、农村这个                        牢固树立“利民之事,丝发必                  生”的科学自然观。习近平总书记
                                                                                         “
               根、农民这个源,始终保持深邃的历                   兴”的人民至上观。党中央坚持以                    指出: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
               史思维,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                   乡村振兴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支撑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始
               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                   确保亿万农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                    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
               78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