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理论3期
P. 47
思想理论版 2021·3
户 3333 户 10282 人,其中骆驼养殖户 811 户,骆驼养殖 推动阿拉善右旗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
大户 594 户,挤奶驼户 347 户,从事骆驼产业的农牧民 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创新上下功夫。一是争取整
2400 余人。全旗年创造骆驼产业价值达 1 亿元以上, 合项目资金投入;二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调
养驼户户均增收 2 万元以上。全旗 7 个苏木镇骆驼托 工作,积极为企业发放利率低、周期长的金融贷款;三
养基地带动贫困户 131 户 300 人,产业富民效益得到充 是建立特色产业扶持政策补贴机制。
分释放。 (二)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产业规模化发
(三)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打造独具大漠特色 展
国际旅游目的地 阿拉善右旗根据沙生植物资源的自然分布,在不
阿拉善右旗旅游资源独特,主要有“一沙、一山、一 同地区确定沙产业发展的各自主攻方向,形成了分工合
林、一谷”,即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海森础鲁怪 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沙产业布局。一是建设天然
石林、额日布盖峡谷。其中,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 梭梭林肉苁蓉培育生产基地。如以塔木素苏木天然梭
沙、群湖、神泉、古庙”五绝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最美 梭林为依托的野生肉苁蓉产区。二是建设人工梭梭林
丽的沙漠”“上帝划下的曲线”,是公认的“50 个最值得 肉苁蓉生产基地。如以曼德拉苏木、塔木素苏木等为重
外国人去的地方”和“30 个最值得探险的地方”。阿拉 点区域的人工接种肉苁蓉区,发展人工梭梭林种植和肉
善右旗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列入旗域经济主导产业, 苁蓉生产,构建起绿色生态保护屏障,遏制巴丹吉林沙
不断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力度和旅游景区建设 漠南移扩张。三是建设白刺林锁阳生产基地。如以塔
力度,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构建起了“大景 木素苏木、雅布赖镇、巴彦高勒苏木为重点区域的白刺
区国际知名、小景区特色鲜明”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 林和锁阳生产,对天然白刺资源进行围封复壮,发展白
“1+6+N”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2019 年,全年接待游 刺林种植和锁阳生产,促进农牧民增收。针对牧区劳动
客 2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25.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2 力不足和骆驼分散养殖的实际情况,各苏木镇成立多个
亿元,同比增长 24%。旅游从业人员达到 3000 余人,年 小型养驼合作社,发挥苏木镇培育驼奶合作社的作用,
人均增收 3000 余元。 并通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
(三)打造知名特色品牌效应,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做优特色产业。把生态特色产业做精、做优、
做特。如肉苁蓉产业、锁阳产业等,通过科技创新、品质
(一)坚持创新转型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认证,打造“产学研用”全链条产业布局。二是做强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 牌产业 , 培育新增长极。如通过对驼产业的政策扶持、
体系的战略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创新驱 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 + 龙
动战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 头企业 + 合作社 + 家庭农牧场”的利益联结机制,与乡
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 村振兴进行深度融合。
在创新中取得新突破、获得新动能、推动新发展。阿拉 (四)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善右旗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政府财力有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刚需,没有人才的高质量难有
限、企业规模不大。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发展的高质量。进入新时代,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