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7期
P. 30
SJDDJYB 深度解读
更知其所以然,更好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 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
工作。 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
第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巩固壮 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
大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到这
学的繁荣发展。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 一点,关键要抓好以下 4 个方面。
领域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第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最深层的要素,是
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坚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 值观作为国民教育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使之融入
第四,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任何一种 教育教学、校风学风,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
理论要产生广泛影响,既要有独特的思想魅力,又要有 粒扣子”。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
先进的传播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说,意识形态建设就是 文明创建的根本任务,体现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
传播能力建设。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适应新形势下传 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各个方面。要把
播形态、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
体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 全过程,用鲜明的底色、精彩的故事、生动的形象,告
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提高新闻舆论传 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反
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我国整体传播能 对的,潜移默化地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
力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知认同和践行自觉。
第五,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互联网是意识形态 第二,善于运用法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必须把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作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以法治承载道德
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做大做强 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上正面宣传,改进创新网上正面引导,培育积极健康、 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必须重视运用法治的力量、制度
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使网上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 的力量。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结合,把社会
高昂,推动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 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
体系,依法依规加强管网治网,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网 设全过程,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在全
络生态。 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实现良法善治。
第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意识形 第三,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
态工作责任制,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大 从娃娃抓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
举措。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 的共同任务,必须动员全民共同参与、共同行动,使之
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决不能让意识形 成为全体人民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要推动党员干部
态工作领导权旁落。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认真贯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影响群众、
彻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使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始 带动群众。要把家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决不给错误思 的重要抓手,运用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具体
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化的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要
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做事,争当践行社
2 如何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第四,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培育和践 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 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
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养,以增强生命力、塑造力、感召力、影响力。要深入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