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5期
P. 53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 文化彩虹
建设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
董小健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 领导小组,并在调查研究、统筹协调和科学论证的基础
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 上,全部组织制定了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在文化
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经济社 资源与文化生态的现状与分析、建设目标、工作原则与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特定区域。文化生态保 保护内容、保护范围与重点区域、保护方式、保护措施、实
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标 施方案等方面作了阐述与完善,为进一步开展保护工作
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活态、整体 奠定了基础。
性保护的新阶段。
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民族优
项目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成绩显著,对促进整体性
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自治区政府于 2009 年、2010 年和 2013 年分别公布了
三批共 13 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自治区级 自 2004 年起,自治区全面开展与加强非物质文化
文化生态保护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加强文化生 遗产保护工作。按照国家与自治区的相关要求,各地积
态保护,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 极有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运用摄像、图片、录音、
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对于提高文化 文字等科学手段全面收集各种资料,记录了讲述者、传
自觉,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 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
心和凝聚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 及数据。从采访收集、整理归类、实物保存、认定登记、名
展,具有重要意义。 录存档等方面,规范建档工作,建立非遗数据库。通过不
断完善,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与重点保护区域
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
划分逐渐完善,为进一步开展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题等。例如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自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前提是制定总体规划。全 2013 年至今,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20 个项目的
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所在地政府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 制作过程进行了拍摄,建立了鄂伦春族非遗数据库,拍
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 摄数据量达 2000G,整理文字资料 8 万字,照片 2 万余
2019 年第 5 期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