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5期
P. 55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 文化彩虹
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探索 尼——内蒙古文化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第四届中
多种形式的传承方式,为生态保护区的健康发展 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额济纳旗土尔扈特
积累经验 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
传展示活动,举办了“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专场文艺展
各地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整合文化、教育等多方资
演,集中展示了祝赞词、蒙古包、驼具、马具、服饰、毡绣、
源,在把非遗保护知识纳入当地教育体系,积极推进非
蒙古族餐饮,再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场景,组织各
遗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组织传承人进校开展授课辅
级传承人共 265 人参加,观众 1000 余人。在内蒙古蒙
导活动以及编写非遗传承普及和辅导读本等方面作出
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传承方式多样化的宝贵经验,为文 语卫视编辑播出电视专题片额济纳非遗保护 2 部 7 集,
化生态保护区的长远发展作了有益的准备与尝试。13 录制内蒙古卫视《蔚蓝的故乡音乐部落》民歌阿拉善等
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共 140 项次,传 节目,累计出版发行各类文化专题片 8 部。《额济纳传
承人进校园共 174 人次。非遗项目进教材共有 34 项, 奇》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传承人进课堂 22 人次。非遗项目进社区共计 115 项次, 奖。
传承人进社区共 204 人次。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以其他 各地通过举办各种富有活力的文化遗产系列宣传
方式开展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都超过 100 次。同时 活动,使政府提高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社会增强了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 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民众强化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传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承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
营造有利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 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以保护非物质
围,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参与 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有序开展
文化生态保护区所在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 各地积极贯彻《非遗法》以及《内蒙古非遗保护条
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例》,逐步落实将非遗保护资金列入旗县级以上财政预
的精神,在文化的整体建设上非常积极主动。在公共文 算,加大资金投入,严格按规定对国家级项目与传承人
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多 补贴、自治区级传承传习补贴进行发放和使用。部分文
样性展示与走出去战略上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其中,很 化生态保护区另行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补贴,对传承工
多展示展演、文化节、研讨会等都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采
为核心抓手开展的,也以此带动了包括文化生态保护在 取助学、奖学等方式鼓励学艺者学习并掌握非物质文化
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掀起了新的高潮,在营造良好 遗产。
的社会氛围、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与意愿、增 例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文化生态保
进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激 护区地方财政每年支付 5 万元,用于旗县级传承人的传
发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文化生态 习补助。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文化生态保护区财政每年
保护区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投入 110 万元,主要用于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及非遗
东乌珠穆沁旗游牧文化生态区代表自治区先后参加了 保护工作开展。乌拉特中旗乌拉特文化生态保护区从
国内外多次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如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 2006 年开始每年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5000 元,2017 年
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上海世博会、自治区第七届草 开始增长为 1 万元用于非遗工作开展。
原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首届中国非遗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博览会、中蒙俄三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澳大利亚悉 责任编辑:张 晶
2019 年第 5 期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