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7期理论.indd
P. 47
他山之石 / 实践探索
了这些人文资源可感可观性。 集成为“科幻 + 旅游”产业的强大引擎。
通过多年的努力,四川已将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 整合文旅资源,完善旅游要素,创新发展模式,引进
转化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产品,一大批文化旅游精品项 文创企业,建立产业园区,打造特色品牌,依托节庆赛事,
目成为四川文化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 创造附加价值——四川全省各地顺应“全域旅游”“县
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小博大、多点开花,走出了一条
大规模:探寻特色推“硬货”
有活力、有新意、有前景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悠扬动听的音乐浸漫在川西林盘间,茂林修竹,通
大布局:“四力”牵引有劲头
渠环绕,时而有微风弥散,这个名叫斑竹园音乐小镇的
地方,是人们安放心灵的绝佳选择。 全面围绕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
让艺术走进乡村的斑竹园音乐小镇,是成都市新 文化旅游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建设成为文化高地
都区三河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依托 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1+N”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盘活三河村“田、地、房、人” 如果说资源禀赋是先天赋予四川的“金山银山”,那
四种资源、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足球运动、音乐文创 么四川省委、政府对文旅产业的高度重视和高起点科学
三大产业”的样板。音乐小镇引进了“昌英中音乐工作 谋划,则为四川文旅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室”“归墅瑜伽小院”“立时集合院”等 13 个总投资 1.4 顶层设计发力。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明
亿元的文创产业项目,承办了一系列大型音乐活动,通 确把文化旅游经济打造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加快建设
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实现,帮助百余名群众实现了在家门 文化强省旅游强省,2019 年“要扎实抓好县域经济和文
口创业就业的梦想。 化旅游发展工作”。
在四川,像斑竹园音乐小镇这样挖掘市场需求、创 战略举足轻重。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新格
新发展形式,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和“ 商、养、 局下,四川省委明确文化旅游发展成为四川省重大发展
学、闲、情、奇” 旅游要素的实践经验比比皆是: 战略,这关乎地方经济发展,关乎城乡发展质量,关乎人
如成都市郫都区,青杠树村以农家旅游为配套,成 民生活质量。
功引进了中国数码港砚园国际会议中心、“水隐桑田”田 前景豁然开朗。从旅游资源实际出发,加快推动文
园综合体项目,获得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 旅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制定全省文旅发展规划,高品
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乡村振兴示 质建设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工程,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色
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 AAAA 级景区。乡 的现代文旅产业发展体系。
村十八坊以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为载体,打造豆瓣坊、 行动紧锣密鼓。建成了全国最全的公共文化服
酱油坊、陶艺坊、布鞋坊、蜀绣坊,游客既可游览参观产品 务网络,推动免费观展;实施旅游投融资“双千亿”
生产过程,又可体验产品制作。 工程,推动旅游与交通、文化、农业、健康等融合发展
再如都江堰市,位于“中国田园诗歌小镇”文化传承 专项计划;旅游名县建设风生水起,出台《关于开展
核心区的七里诗乡,宛如一幅“乡村振兴千家欢,菜花丛 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 5 年内建成 50
中万户春”的绿色画卷。由灌口街道党工委、柳河社区 个旅游名县。
党总支联合文化旅游公司合力打造了首个以熊猫文化 在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中,四川省已敲开黄金时
为主题的特色街区——熊猫小巷。 代的大门,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在美丽中国的版图中拼
亦如成都市高新区,东郊记忆文创产业园将老工业 出了绚烂迷人的天府之国板块,在治蜀兴川的画卷中绘
基地的“壳”完整保存,并摇身一变成为融合工业记忆和 出了浓墨重彩的文旅图景,在全国各地的创新实践中打
现代文化的新型文化旅游地标。“中国科幻城”项目,中 造了可资借鉴的四川范本!
国科幻文化产业将向四川集聚,通过科幻发展元素的聚 责任编辑:张 晶
2019 年第 7 期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