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实践11期 印刷版
P. 21
2022年第11期/总第1451期
实践/每月1日出版
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
(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 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
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 安全和社会稳定。
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 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
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 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
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 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
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 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
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深入推进 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
(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 发展格局。
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 (一)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
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 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 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
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 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
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 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
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 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国家安
(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 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
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 体系。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 (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
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 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
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 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 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
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 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
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 发展利益。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 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
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 活动。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
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 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
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 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三)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
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 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