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实践04期印刷
P. 80
调查研究
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 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
除了“钦差”式调研,类似的还有报喜不报忧的“盆 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
景式”调研,浅尝辄止的“蜻蜓点水”式调研,调而不研、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有一次赴南平市光泽县调
回避落实的“脱节式”调研,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 研,他临时决定去紧靠江西的乡镇看看,结果发现两省边
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 界地区不通电视电话。习近平立即指示有关部门要尽快
式调研等。这些华而不实的调研方式,解决不了实际问 把有线电视和长途电话覆盖到靠近省边界的偏远地区。
题,只会让基层干部群众疲于应对,拉远干群关系。 还有一回,在福建省政府食堂就餐时,一位副省长半
“
习近平曾告诫,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上 开玩笑地问:这些肉有没有瘦肉精啊?”这引起了时任
世纪 90 年代,他到福州任职不久,就倡导推动“四个万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的注意,他说:在我们的食
“
“
家”: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习近 堂里,如果大家还担心吃到瘦肉精,可见老百姓吃的还真
平还提出 4 点具体要求,第一条就是“要深入扎实,不搞 是不放心啊!”当天中午,省政府食堂里就开起了讨论治
形式主义,要真心实意地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而不 理瘦肉精的现场会。之后,福建上下打了一场治理瘦肉
是为下基层而下基层”。 精的歼灭战。
后来在浙江工作,习近平经常带头到各地下访。他 调研不能“腿动心不动”,“身”到更要“心”到。
要求下访工作要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接访 上世纪 80 年代,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时,习近平去
完不是不了了之,而是都要给群众一一回应,不搞形式主 屏南调研。当地老百姓端上一碗招待贵客的艾叶蛋给他:
义。习近平接访时,会当场明确接手信访问题的责任单 艾草熬出的汤汁,冲进打散的生鸡蛋里,再加些白糖搅拌。
位或部门,他从来不用“研究研究”“回头再看”等说辞 工作人员担心他喝不惯,连忙阻止。习近平摆摆手说:要
“
敷衍应付。 是不喝,老百姓就觉得你是官,你和老百姓就有距离了。”
做好调研的基础是真实。如果看到的全是精心准备 习近平曾说,到边远地方去,同群众聚一聚,见见面,
的“亮点”、认真包装的“景点”,听到的都是“标准答案”, 聊聊天,有什么不好?有些地方待上一天也可以,把情况
调研就会走形变味、脱离实际。 摸透了,心中更有数。搞得深一些,比浮光掠影、走马观
“
怎么防止“被调研”?习近平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 花走好几个点效果要好。关键是不要弄虚作假。他说,要
说,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 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
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 通下情”。
跟着总书记学调研
习近平怎么选调研对象?
岭南四月,蒲桃花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 广东来看一看,了解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都有哪些新进
察调研。从湛江、茂名到广州,4 天时间,他深入企业、港 展新气象。”
口、农村,开展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调研。 确定选题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基础。习近平曾用非常
习近平这次广东考察的调研主题非常鲜明:生态保 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调研选题的重要性:调研选题就像搞
护、乡村振兴、改革开放……他说:广东是一个窗口。到 科研,选题选好了就向成功走出了一半,古时打仗之前都
“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