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实践04期印刷
P. 81
2023年第4期/总第1456期
要到庙里烧个香,算一算,看看吉利不吉利,这是纯迷信 2020 年 9 月,习近平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
的,但我们在调研之前也要算一算,评估一下题选得好不 座谈会,农民工、快递员、乡村教师、餐馆店主、货车司机
好,不能胡乱选。 等都被请进会场。近日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也召开了
曾与习近平在浙江一起共事的同事回忆,习近平几 一场别开生面的调研会,座谈代表有战略科学家、高级工
乎每次调研都有明确主题,如“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发 程师、企业家、大国工匠、外企中国区负责人等。
展海洋经济”“机关效能建设”等。2003 年上半年,他围 习近平曾发表《调查研究要点面结合》一文,提出“既
绕经济建设专题,至少开展过 11 次调研,还率团赴上海、 要抓点、搞好典型调查,也要注重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
江苏进行为期 5 天的考察学习。 性,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习近平看来,调查研究“要围绕中心工作,贴近实 他在文中提到,毛泽东同志很重视典型调查,是进行
际、贴近群众、贴近决策,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 典型调查的行家里手,但是他也审慎地看到典型调查成
有了明确主题,接下来就要选择调研对象。习近平 果适用范围有限,告诫我们“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
指出,下去调研,要去一些困难多的地方、问题多的地方, 这就需要从个体情况中找到一般规律,从而作出正
调研不是光看好的。他自己就经常“钻矛盾窝”。 确决策。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第一次下访就选择了情况 比如,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针对福建是林业大省而
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当时,浙江省委为他备选 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推动实施
了多地,但习近平最终定了浦江。为啥?就是因为当时 了林权制度改革。他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
“
“
浦江信访量和人均信访件数最多。 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4 个难题深入调研、反复
在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走遍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 论证,形成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林改文件。之后,2008 年
困地区,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听取贫困地区干 中央 10 号文件全面吸收了福建林改经验。
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 1999 年,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科技特派员,探
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怎么保 索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取得很好效果。2002 年,时任福
证调研对象有足够广泛性和代表性,避免“盲人摸象”? 建省省长习近平深入顺昌县、光泽县、延平区等地调研,
习近平曾引用《荀子》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对依靠科技力量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系统总结,科技
也”的典故,提出要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特别是综合调研 特派员制度开始在福建省全面推行。
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研究力量,充分运用现 这种辩证思维,是习近平调查研究方法论的一个显
“
代化的信息手段。比如,在浙江工作时,他明确表示对政 著特征。他指出: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
策研究部门的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求他们重视调查, 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
更要求他们重视研究。 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
开座谈会,同样是进行广泛交流的有效方式。 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跟着总书记学调研
调研搞得好不好,习近平提出 3 条标准
当前,全党正大兴调查研究,一个话题讨论度很 现实中,有人先入为主,带着论点找论据,把调研
高: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看什么? 变成结论的预设;有人调而不研,装一兜子材料回来,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