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1期
P. 25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1
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培 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在保护生 浩特口岸为支撑发展泛口岸经济,
养、引进、评价、流动和激励工作机 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加大生 严格控制新上能源资源型产业项
制,做优“草原英才”工程、卓越人 态保护修复政策措施和工程任务 目,积极培育消耗低、排放少、质量
才教育培养计划,引进科技领军人 落实力度,促进人口逐步有序向城 效益高的新兴产业,形成绿色化、
才、急需紧缺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镇转移并定居落户;把农畜产品 开放型经济发展特色优势。促进
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构建“一心多 主产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在加强生 中部盟市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
点”人才工作新格局。大力推进 态环境保护建设、推进绿色兴农兴 间、立足产业基础和产业集群优势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发展高 牧、提供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上,优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
水平研究型大学,适应高质量发展 化农牧业布局,推动农牧业向优质 发展能级,以呼和浩特为龙头发展
急需调整设置学科专业,提升创新 高效转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禁 现代服务型经济,以包头、鄂尔多
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自主培养 止开展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市 斯为重点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基
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 化开发,禁止开发基本农田,严禁 地,以乌兰察布为支点打造物流枢
技创新治理体系,优化科技任务组 占用基本草原;把城市化地区的 纽和口岸腹地,依托创建国家自主
织实施机制,实行竞争立项、定向 主体功能定位在以保护基本农田 创新示范区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
委托、“揭榜挂帅”等制度,推动重 和生态空间为前提、提供工业品和 力,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
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 服务产品上,高效集聚经济和人 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体化配置。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 口,高质量集中特色优势产业,形 形成强劲活跃的增长带动极。促
机制,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 成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强化国土 进西部盟市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推
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 空间用途管制,把“三区三线”作 动高质量发展,把加强黄河流域生
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 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 态保护和荒漠化治理挺在前面,强
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 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按主 化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
机制。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 体功能定位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 严格生态极度脆弱区限制开发政
研自主权,破除“唯论文、唯职称、 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形成主 策,加快乌海资源枯竭型城市转
唯学历、唯奖项”,健全以创新能 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 型,推进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增
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 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加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供给,联
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对人才的政 (三)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统 合发展特色旅游业,共同培育接续
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弘扬科学精神 筹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突出生 替代产业,增强区域发展整体竞争
和工匠精神,营造鼓励创新、激励 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遵循构建 力。健全区域互动互助、利益补偿
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氛围。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精 和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优化区域
(二)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 准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调整优化产 统筹、政策调控、发展保障机制,更
展导向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 业基地布局,推动自治区东中西部 好推动各地共同发展。
格局。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 差异化协调发展。促进东部盟市 (四)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开发,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 放大和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推动高 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全面推进乡
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逐步形成生态 质量发展,把保护好大草原、大森 村振兴。服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功能区、农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 林、大河湖、大湿地作为主要任务, 立足地广人稀、生产要素分散实
地区三大空间格局,最大限度保护 高质量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 际,构建多中心带动、多层级联动、
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培植绿色发展 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为支柱构 多节点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减
优势。明确主体功能定位,把生态 建绿色产业体系,以满洲里、二连 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优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