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1期
P. 31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1




            体稳定,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                    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
            在规划、政策、产业、组织和人才等                   灵活就业,深化“创业内蒙古”行                    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
            方面有效衔接,建立农村牧区低收                    动,支持和规范平台就业、网络就                    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入人口帮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地                    业、共享用工等新就业形态。加快                       (五)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
            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                     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就业                    化产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扶机制,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和                    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云平                    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

            救助制度,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                    台建设,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                    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
            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监测预警机制。健全终身职业技                     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                     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技能素                     明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
            督。深化京蒙协作,完善对口支援、                   质。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完善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深化
            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建立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文明内蒙古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
            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集中支                        (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
            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                    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
               (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                   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                    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
            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实

            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育人机制,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                    施思想铸魂工程。推进马克思主
            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                    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统筹推进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重点
            合理增长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型智库和哲学
            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最低                    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理
            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和评估机                     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                     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
            制,强化农牧民工工资支付保障。                    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完善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                     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
            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                     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师教育振兴                    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社会主
            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                    行动计划,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
            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                    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优化                    面,融入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                    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公办学校学位                    等全过程,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行动

            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                    扩容增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                    和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
            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                    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                     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新时代文
            慈善事业。                              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                    明实践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建设、
               (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                   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                    诚信建设、网络文明建设,开展以
            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建立健全                    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实施高水                     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
            各行业平等化就业政策,统筹城乡                    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深化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
            就业政策体系,更加注重解决结构                    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性就业矛盾。坚持经济发展就业                     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加快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
            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                   “双一流”建设,加强优势特色学科                    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基层综合性

            量,促进充分就业。完善重点群体                    建设,支持内蒙古大学“部区合建”                   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公共文化
            就业支持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                    工作,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推动                    数字化建设,加快智慧广电发展,
            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                    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和规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乌
                                                                                                              29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