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实践》理论版2021年1期
P. 51
思想理论版 2021·1
鉴于此,我们应多讲普通中国人的故事,也应让更多 舆论监测这项基础工作,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信
的普通人讲故事。2020 年 3 月 8 日,国务院新闻办 息,对善意的批评、意见、建议认真听取,对借机恶意
公室在武汉举行记者见面会,请在防控一线的巾帼 攻击的要及时处置应对。特别是当前一些别有用心
奋斗者代表讲述她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抗 的人试图将疫情政治化、把病毒标签化、对中国污名
疫故事。2020 年 3 月 19 日,美国《时代周刊》发布 化,对此,要加强细致研究和精准监测。国际舆论乃
抗疫群像,中国外卖骑手高治晓作为唯一华人面孔 至西方舆论或者一国国内舆论,并非铁板一块。我
登上封面。这启示我们,可以多鼓励普通民众发声, 们可通过民意调查、舆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海外民
从普通民众视角展现中国抗疫中的真实面貌。当 众关于中国抗疫故事的需求特点和信息接收偏好进
然,我们也应鼓励更多专业人士走向国际舆论场,特 行充分调研,区分差异、精准策划,因地制宜、因人施
别是医疗卫生、公共管理、全球治理、世界经济等领 策。同时也应注意,加强研究并非为了简单迎合,更
域的中方专家学者,引导他们以多种形式主动对外 不能矫揉造作,避免犯“低级红”“高级黑”等错误。
发声,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不断讲好中国抗疫故 坚持提升策略技巧。“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
事,努力打造全党投入、全民参与、优势互补、能量强 蟋蟀。”讲对方听得懂的故事,用受众可参照、可比
大的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新局面。 较、听得懂的有情感、有情节的内容,用国外受众习
坚持用好社交媒体。现在,全球已有超过 45 亿 惯的方式介绍中国的抗疫实践。既讲优势和成就,
人使用互联网,这意味着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在 也不回避不足和问题,不要自吹自擂、草率定论,否
使用社交媒体。在这样的全媒体时代,我们应适应 则容易降低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努力“轻声讲
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络 故事”,坚持理直气和、以柔克刚,不能颐指气使、高
传播能力,特别是应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 高在上,更不能以己之长揭人之短。善于“一起讲故
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把移动化智能化融媒 事”,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做好合作传
体技术融入故事发掘、故事讲述、故事呈现等各环 播这篇文章。善于讲“小故事”,以“小触点”引发“大
节,注重全媒化传播、可视化呈现、艺术化展示。多 情怀”,以“小切口”呈现“大气象”,以“小人物”展
用市场化渠道、民间力量发声,牢牢把握抖音、快手、 现“大场景”。少一些抽象概念、宏大道理,多一些具
秒拍等国内社交平台与 YouTube 等境外社交媒体的 体事例、情感互动。
联动态势,汇聚动员更多外宣主力军赴主阵地、上主 总之,面对疫情这道“加试题”,我们既要持续答
战场,巩固拓展新媒体特别是海外社交媒体的舆论 好,也要继续讲好。特别是面对疫情暴露出来的治
阵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流账号,用好用 理短板,面对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艰巨要
活微视频、“动新闻”等新的传播形态,把中国抗疫故 求,我们更需要不断提高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意识
事讲得更精彩、更有吸引力。 和能力,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
坚持深入研究舆论。“知彼知己,胜乃不殆。”我 氛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们应动态把握国际社会关于抗疫的研究兴趣点、利 (作者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传播中
益交汇点、议题聚焦点、情感共鸣点,把别人“想听 心主任)
的”和我们“想讲的”结合得更紧密。应做好国际 责任编辑:张晶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