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5期
P. 20
特别关注 / 壮丽 70 年 奋斗新时代·生态篇
了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力度最大的省份,全区以生态工程为抓手,坚持保护优
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 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建设原则,先后实施草原生态
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内蒙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需继续 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
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加快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生态保护 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
补偿机制和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等,继续为全国生态文明 兴建以及呼伦湖和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全区大气污染
制度建设提供“内蒙古样本”。 防治等国家、自治区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5 年累计投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 入生态保护建设资金 830 多亿元,相当于过去 30 年的
持续性。发展方式不进行根本性变革,生态环境就不可 投入总和,取得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遏制、局部好
能出现根本性改观。与全国一道,内蒙古深刻经历了从 转”的明显成效,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
粗放发展到绿色发展的变革。改革开放解放了内蒙古 提高”,沙漠和沙化土地减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创造了
生产力,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依托丰富的自 享誉全球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实践证明,生态工程
然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粗放式的扩张、数量型的 的实施,全面提高了内蒙古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同
增长给内蒙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 时促进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来,内蒙古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大力实施 (五)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
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的参与性。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元广泛的参与主体,广
非资源型产业,能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了 大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国家
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实践证明,内蒙古必须坚持 大力支持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 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更是有力推动了公众的积
发展的关系,积极转变生产方式,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 极参与,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回顾内
生态化,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体系。 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成就,人民群众发挥了至关
(四)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不断增强生态文 重要的作用。在库布齐沙漠中创造 6000 多平方公里“绿
明建设的支撑力。面对大范围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平 洲”,依靠的是各族人民群众 28 年的坚持。2000 年至今,
衡失调等问题,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来修复生态系 在国家重点工程的带动下,内蒙古年均完成林业生态建
统,是一种科学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 设面积超过 1000 万亩,完成人工造林面积超过全国人
“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 工造林总面积的 10%,治理风沙危害土地面积超过全国
等重点生态工程。内蒙古既是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参 风沙危害土地总面积的 10%,依靠的是仅占全国总人口
与者,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受益者。2000 年以来, 不足 1.8% 的内蒙古各族群众。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 展望未来,内蒙古需要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
点,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进行生态建设的主要形式是实 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
施生态工程。内蒙古抓住机遇,在西部大开发各省份中, 识和生态意识,更需要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发扬蒙
内蒙古是实施了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 古马精神,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
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全部生态工程的唯一省 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作出新的贡献。
份。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内蒙古项目区林草植被得到恢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内蒙古社科
复,并带动了以山、沙、水、林、草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 联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成为开展生态工程建设 责任编辑:刘 佳
18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