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5期
P. 22

特别关注 /    壮丽 70 年  奋斗新时代·生态篇


            个,管护人员 2.2 万人,落实管护面积 966 万公顷。                      体职工近 3.7 万人。全民职工养老保障实行省级统筹。
                加强保护地建设。在林区重要流域、山脊和珍稀野                         在岗职工 12 万人的医疗保障、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由

            生动植物繁衍地建设了 178 万公顷的 8 个自然保护区                       内部统筹到属地政府统筹,林区居民社保各项统筹纳
           (国家级 3 个,省部级 5 个)、12 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 9                    入属地同等政策。天保二期工程(2011 年—2020 年)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占总面积的 16.6%。                              期间的改革,首先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对教育、医

                加大森林灾害防控。坚持“投重兵、打小火,当日                         院、电视等 138 个机构、2.3 万名职工以及 5.3 亿元资
            火、当日灭”,切实加强森林防火预案、基础设施、队伍等                         产进行了剥离。对 2300 名森林公安干警纳入政法编
            建设,不断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加强监测预                           制。其次是对 200 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改制,涉及 1 万
            警,开展无公害防治等措施,增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                           余人,涉及三类资产账面值 25.6 亿元。再次是 2015
            能力。提高科技含量,引进了视频监控、北斗导航、自动                          年以来的改革,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按照

            传感、无人机巡护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了生态保护建                          “交得出、接得稳、管得好、可持续”的原则,社会职能
            设水平。                                               剥离涉及的近 5000 人的岗位身份实现了转换,企业
                经过几代务林人扎根林海、砥砺奋进,内蒙古大                          改革涉及的 2000 多名干部职工身份由国有转向了混

            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建设走在了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前                            合经济,移交资产 5.6 亿元。共有 1.65 万名富余职工
            列。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分别由开发                           实现了转岗再安置。2017 年 2 月,内蒙古大兴安岭重
            初期的 637 万公顷、6.6 亿立方米、60.1%,提高到目前的                  点国有林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从整章建制入手,编
            837.02 万公顷、10.33 亿立方米、78.39%,对我国政府履                制了机构设置建议方案,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编
            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制了生态保护建设、产业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一

                                                               系列改革发展规划方案。在国有林区率先推进生态保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
                                                               护建设工程内部购买服务,有力推动了林业生产组织
            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激发改革活力,为生态保护
                                                               方式的改革。经过历次改革“瘦身”,林区全民职工 25
            建设奠定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
                                                               年间减少 10 万人,目前在册 8.45 万人,在岗4.56万人,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坚持改革创新,伴随着国家改                         精简高效的国有林管理机构正在形成。
            革步伐,以“壮士断腕、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探索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努力推进“1+N”
            路、先行先试,为生态保护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体制机制
                                                               绿色发展产业体系
            基础。
                上世纪 80 年代末到天保工程实施前的 1998 年                         林区以旅游为主线,初步形成了林下经济、特色种

            间的改革,主要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行了                           养殖、特种经济林、森林碳汇、绿化种苗等“1+N”绿色产
            经营承包责任制、中小企业改制、三项制度改革、调整                           业体系。
            存量资产,组建了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国                               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建设体现温泉、康养特色的南

            首批 55 户企业试点集团之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                         部板块,体现鄂伦春狩猎文化的东部板块,集观光、科
            求经营管理。天保一期工程(2000 年—2010 年)期                       考、探险、冰雪体验、驯鹿文化为一体的北部板块,打造
            间的改革,本着“一企一策”原则,对近 40 户中小企业                       “世界地标性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内知名森林养生圣
            实施了股份制改革,为全面实施辅业改制积累了经验。                           地”。
            理顺社会保障,一次性安置全民职工 4.03 万人、大集                            发展碳汇产业。 在绰尔等 6 个林业局进行了试点,


           20  实践·思想理论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