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实践11期 印刷版
P. 15
2022年第11期/总第1451期
实践/每月1日出版
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宏观经济 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 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
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 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
键作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 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
转移支付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 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
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 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
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 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
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 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
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 村金融服务体系。
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 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
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 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
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 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西部大开发形
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 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
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 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
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 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
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 边富民、稳边固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
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 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 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
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构建优质高效的 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
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 间发展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
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 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
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 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
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 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
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 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
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
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 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 (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
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 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
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 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
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 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
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 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
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 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