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理论版07期
P. 44
调查研究
区活动报告;“双考核”是指单位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 报到后,统筹辖区内党建工作资源、需求、项目,依托
考核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考核。 “三个清单”,建立“社区 + 机关”“社区 + 园区”“社
优化区域融合机制,凝聚城市基层党建整体合 区 + 企业”等一批跨领域党建联合党组织,探索出“八
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责任链条。建立以党建 联八建”“一体两翼四线”“服务企业促发展、服务职
引领基层治理“1+6”制度体系为统领,以“双报到双 工促生产”等党建载体,推动组织之间的叠加互动。
报告双考核”为载体的融合机制,由市委牵头抓总, 三是提升覆盖,横向联动。采取片区联建、行业共建、
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链 龙头带建等方式,灵活采取“支部 + 支部”“党委 + 支
条,城市社区、驻区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 部”“党委 + 党委”等形式开展党建工作,推动商务楼
织等领域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推 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有效嵌
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相互渗透、相互 入、融入区域党建中,实现横向党建联动。
贯通、相互联结。二是建强基层堡垒,织密组织体系。 拓展资源融合深度,激活城市基层党建内生动
将全市划分为 786 个网格,采取居民小区和相邻居民 力。一是人才要素融合,壮大党建力量。引导广大党
小区建立党支部、联合党支部、党小组等方式,实现网 员干部牢固树立“第一身份是党员”理念,在职党员
格内党的组织和工作 100% 覆盖,共建立独立党支部 通过开展“志愿式、专长式、清单式、结对式”服务,主
115 个、联合党支部 149 个、党小组 28 个,形成了“社 动担任兼职网格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二是场地要
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 素融合,扩大党建阵地。推动场地整合共用、资源共
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实现了兜底覆盖。三是纵向到 享共建,实现一个阵地、多种资源、多种功能、集约服
底、横向到边,打造责任共同体。健全党建联席会议 务,打造覆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商圈、产业
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责任,推动各区党委统筹谋划的 园等党群服务中心 119 个,建成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
第一责任,街道党工委履行全程指导的直接责任,社 党员政治生活馆等若干党建阵地,进一步完善管理制
区党组织履行统筹推动的具体责任,并建立问题清 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三是信息要素融
单、供需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构建起上下、内外、左右 合,打破党建壁垒。整合各级党建信息平台与政务信
的联动体系,实现街道社区和单位行业两个层面党建 息平台、城市管理服务平台资源,横向上打通部门间
资源的有机整合。 的数据“隔离”、行政“隔断”,纵向上打通市、区、街道、
创新组织融合方式,打破城市基层党建条块限 社区四级行政网络,促进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服务深
制。一是及时报到,下沉资源。每年 3 月底前,机关、 度融合,为公众提供“全天候”服务。
国企、事业等单位党组织到驻地社区党组织报到,主 增强业务融合程度,促进城市基层党建作用发挥。
动提供本单位基本情况、可提供资源、所需服务与需 一是持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坚持党的一
求信息;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主动提 切工作到支部,2016 年起持续三年开展党支部标准化
供个人基本信息、特长爱好、个人需求及所属党组织 建设,2020 年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通过“强强联
联系方式,将人员、场地、业务专长等资源下沉至社 合”“以强带弱”“抱团取暖”深入推进各领域党建融
区,成为社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资源。二是组织相 合,有效破解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平衡问题,推
加,突破条块。社区党组织在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 动组织有机链接、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