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理论版04期
P. 18
实践视点
全面推进农村牧区乡村振兴
刘小燕 吴晶英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 量的交换,构成了农牧耦合的基本条件,通过制度安
民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排、人为控制优化耦合系统,能够保障农牧业生产稳
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 定和农牧民收入增长。第二,农牧业的多功能性和基
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地广人稀, 于农牧多功能性的价值增值,是农村牧区产业得以融
农牧民生活居住比较分散,生态环境脆弱,在巩固拓 合的核心所在。首先,内蒙古农村牧区在特色农牧业
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上难度大、挑战多,要 资源与自然资源、乡土性的多民族交融的文化与习俗
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受固有的地理区 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禀赋与优势,应激发地域的资源与
位特征以及长期自身发展不足的影响,内蒙古农村牧 优势,走上内生发展的轨道。其次,推动城镇与农村
区在发展层次上与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当 牧区的空间有机组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共
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农村 生,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及康养等产业深度
牧区乡村振兴,是解决内蒙古“三农三牧”问题、全面 融合。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联动农牧业加工生产销
激活农村牧区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 售等各环节,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
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建设优质、特色 实现农村牧区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使农村牧
的农村牧区主导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 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第一,内蒙古农村
基础,是解决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前提。农 牧区乡村振兴的主导者和主体要有明确界定,必须明
村牧区产业发展既包括农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 确为了谁、依靠谁,应倾听群众诉求,坚持问题导向,
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包括所有根植于农村牧区、以农 让农牧民在乡村建设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第
村牧区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全面兴旺。第一,农牧业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乡村振兴的建设规划应具有全面
现代化要不断推进和实现农牧业的变革,使之更加适 性和系统性,做到“形神兼备”,既有山水美、宜居美、
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需要,实现两个提升 生态美的形态之美,又要有人文美、民俗美、乡愁美的
即农牧业经济效率的提升和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神韵之美。第三,内蒙古农村牧区乡村振兴的建设实
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是质量性问题而非数 效应体现多元化和差异性,发掘不同的生态资源、文
量性问题,要通过优化农牧业生产布局,促进形成优 化遗产、地域特色,培育个性之美。第四,创新构建内
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优化草原畜牧业 蒙古农村牧区“三生”共同体模式,始终将能否保障
放养结构,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市场需求为引导, 生态环境安全、营造美好生活环境和发展绿色生态产
优化种植结构及粮食供给结构;建设规模适宜的农牧 业三方协调融合,作为开发利用农村牧区乡村空间的
业产业园区。内蒙古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存在着内在 先决条件,实现农村牧区乡村空间平衡和健康持续发
联系,农村与牧区的不同子系统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 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