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理论版04期
P. 22
实践视点
核心要素。要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引导各民族人民深 “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
刻认识今天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 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
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 观、宗教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观”,对构筑各
存发展的美丽家园;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
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 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到底就是
势;深刻认识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大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
这是今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源;深刻认识只有中 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
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 不懈奋斗。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是习近平总书记
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对内蒙古的殷殷嘱托,是牢固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的必然要求。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使爱国主义成
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 为各族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深入
共同体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 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把个人
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兴衰存亡联系起来,形成对伟大祖
国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感。要组织党史、新中国史、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
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句话道出了 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重点做到学党史、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展开历史长卷,各民 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
族共同生活在祖国北疆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文 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
化。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
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 水平,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使各民
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胡琴、 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舞狮、旗袍等,正是因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 化发展道路,大力继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
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造就了精彩纷呈、博 扬党领导各族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大力建设新时代
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集大成,也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源。内蒙古自治 兴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面贯彻
区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优势, 党的宗教政策,充分发挥爱国爱教宗教界人士作用,
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 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把广大信教群众紧紧团
化,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内蒙古创立了面向 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为全面建设
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帜”。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 而不懈奋斗。
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乌兰牧骑永远做草原上的 (作者系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内蒙
“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也是对内蒙古整个文化繁荣发 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展的期望。 责任编辑:李贵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