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实践理论版6期
P. 44

调查研究



               化、标准化、专业化绿色生产基地和分拣包装、冷藏保                             体规划。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制
               鲜、仓储运输、精深加工等配套设施,实现一二三产业                             定符合村庄实际、符合片区特色的整体乡村产业规

               深度融合发展。建成首个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年电                              划,对乡村产业规划进行科学设计并加以完善,将调
               商收入突破 6 亿元。深化文旅融合,创建国家 4A 级                          整后的产业规划纳入乡镇总体规划统筹实施,加强各

               景区 2 个、3A 级景区 1 个、2A 级景区 2 个,河套农博                    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
               园入选国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塔尔湖                              一体的规划体系,以具体指导各乡镇产业项目建设发

               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9 年,全县实现                            展。
               旅游收入 10 亿元。                                              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扶持,推动更多要素下乡。

                                                                    政府牵头梳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产业补助政策,建立健
                    二、存在问题                                          全相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统一补助标准,拓宽产业
                                                                    补助政策信息的覆盖面。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

                   一是涉农项目引进与动力不足的矛盾。产业链                             度,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
               中有一些发展前景好、亩均效益高的优质项目受土                               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

               地要素制约等因素影响无法落地。同时,调研中也发                              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现
               现,现有的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威力”不够,对劣势                             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
               企业倒逼力度偏弱,甚至有的企业已处于歇业状态,                              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

               却难以淘汰退出。二是产业长远账与眼前账的矛盾。                                  进一步优化提升乡村产业,实现产业深度融合。
               设施农业具有长期向好、短期产出慢的特点。在新动                              做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打造新型优质“绿色

               能未能快速见效的同时,旧动能升级改造的进程还不                              +”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土地综合整治
               够深入,农业高质量发展较为依赖传统产业的格局尚                              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农
               未得到根本转变。三是涉农企业“长寿”与“短命”                              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企业、村级农业合作

               的矛盾。少数企业家还存在“等靠要”、“项目套现”                             社等合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扶持重点企业做
               的思想,面对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的现状,不                              大做强。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制定“农业 +”发展实

               敢转型也不想转型。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传统行业                              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
               企业受土地、资金、技术以及发展规划等制约,导致转                             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

               型效果不理想,逐渐变成“蜗牛”和“僵尸”。四是人                                 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支
               才引进与留不住的矛盾。长期以来,五原县始终高度                              撑。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依托远程教育站点、职业

               重视人才引育,但受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影响,仍                             院校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
               然存在引进了人才却留不住的问题。                                     性培训,加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注重专业
                                                                    人才的培育,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充实基层

                    三、对策建议                                          农技人员队伍,为基层农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
                                                                    提供政策支持。

                   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彰显本土特色的产业发展整                                                           责任编辑:刘秉承
               42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