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11期
P. 20
实践视点
贫困的物质基础。 五、推动实现由外部帮扶为主向提升
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转变
四、推动实现由农村脱贫攻坚向乡村
振兴战略下的城乡融合减贫转变 长期以来,扶贫工作以外部帮扶为主,在某种程
度上帮扶政策容易产生“养懒汉”的现象。因此,2020
2020 年以前,脱贫攻坚的重心主要是在农村。 年以后要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
2020 年以后,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理念的运用,意味 关系,把扶贫重点转向提升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用
着贫困已经不再是固定的特殊群体,而是涵盖城乡的 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来支持可持续脱贫。
整体性社会阶层,政策干预层面涉及多个部门。随着 一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采取系统性
城市贫困群体的显著增加,加之低收入群体在城乡之 措施,从理念到落实,让贫困群众在项目选择、设计、实
间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容易使大量的贫困群体被排斥 施、管理、监督、验收、后续管理全过程及每一个环节发
在救助范围之外,因此需要统筹考虑城乡一体的减贫 挥主体作用,强化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和拥有感,最大
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把减贫战略纳入乡村振兴战略, 程度地提升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获得感,培育贫
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
一要建立城乡一体化扶贫体制。首先要统一城 二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坚持
乡的贫困标准,这样才能统筹城乡的扶贫目标与治理 以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指导扶贫开发,着力提升贫困群
机制,有效瞄准城乡间流动的贫困群体和特殊非农业 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提振贫困地区和
户籍的务农群体。其次要将目前精准扶贫措施中的 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自身的积
救助保障类措施划归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促进城乡社 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
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再 运,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次要将目前精准扶贫措施中的经济发展类措施划归 三要引入市场机制推进“造血”式扶贫。脱贫攻
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统筹 坚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要建立“造血”机制,增
安排。 强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扶贫开发的大量实践证
二要将脱贫制度体系转变为乡村振兴制度体 明,“输血”式的扶贫只能管一时而不能管长久。要进
系。随着 2020 年以后绝对贫困的消除,缓解相对贫 一步引导相对贫困人口参加各类互助组织、营利和非
困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内予以实施,脱贫攻 营利组织,积极帮助他们扩展获得各类信息和资源的
坚的组织动员体系可以应用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 途径与方式。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
中。一是参考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 能,改变外在帮扶方式,创新各类更有利于调动贫困
理体制,构建自上而下的乡村振兴统筹管理体制机 群众参与的举措,把扶贫脱贫和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
制。二是继续向乡村派第一书记,并通过外力引导 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为扶贫开发提供新资源、新
培育本土人才。三是将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为东西 动力,让更多的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部区域协作,在产业和公共服务方面建立对口援助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教授)
和共享机制。 责任编辑:王丹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