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实践理论版6期
P. 51
思想理论版 2021·6
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高校深化民族团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
结进步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实践指向。加强中华民 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以文化
人、以文育人,增强各族师生的文化自信,既是民 面向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作为维护民族团结、培养
族地区高校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思想政 各民族立志报国人才的教育高地,要把爱国情、强国志、
治工作的迫切要求。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 报国行化为各民族师生的自觉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一
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深切期待 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贡献
和重要要求,也是新时期下民族地区高校肩负的办 更大力量。作为地处祖国北疆的一所高等院校,内蒙古
学使命和育人责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立足自身多 师范大学一直大力推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
民族、多元文化的校园特色和优势,坚持突出铸牢 才培养,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加强国家通用 “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民族工作将
语言文字教育,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主动 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做好新
开拓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载体和方式,将铸牢 时期民族工作,以谱写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切实 等教育事业新篇章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 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重任在肩、使命光荣。
本问题。一方面,积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深入了解 导,完整准确理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
“四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党史故 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 深刻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牢牢扭住铸牢
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灵魂深处;另一方面,将铸 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处理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着力解决民族领域深层次问
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抓好 题,呵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不断巩固发展民
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 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要深化对
教材体系建设。内蒙古师范大学通过打通多学科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扎实做好国家统编教
壁垒,着力构建优势学科群,打造学科“高原与高 材推行使用工作,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改进方式方法,
峰”,重点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史学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广泛开展
习教育方面的基础性理论研究,探索以重大问题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
导向、多学科协同攻关的学术组织模式,加强民族 传教育,积极搭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多样化平
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产出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咨 台,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汇聚起
政报告和学术成果,为推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合力。
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工作蓬勃发展作出了应有贡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献。 责任编辑:张晶
49